在过去三年(2022年2月-2025年2月)任期里,教务处在学院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的大力配合下,全面完成任期工作任务,总结如下。
一、全面从严治党
(一)政治建设统领
通过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会议,严格“三会一课”制度,三年累计开展学习教育活动49次,召开支委会30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0次,支部书记讲党课3次,处级领导讲党课9次。
(二)党纪与主题教育
积极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强化班子成员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开展实地参观学习,让班子成员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三)作风与廉政建设
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作风建设,班子成员签订廉政责任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任期内累计完成整改班子自查问题11条,党员领导干部自查问题14条。
(四)职工队伍建设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任期内共发展党员5人,接收转正党员2人,接收正式党员1人。2022年,支部在学院“精品党日活动”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人荣获包头市优秀共产党员、1人校级“建校70周年管理育人”荣誉称号、1人荣获学院级“建校70周年服务育人”荣誉称号。2023年,荣获学院2023年优秀党组织,在学院2023年“精品党日”活动评选中获得二等奖;2人分别荣获院级优秀共产党员、院级优秀党务工作者;2人获得内蒙古农业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先进个人。2024年,获评包头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院级优秀工会干部1人、工会积极分子1人、最美教职工1人,优秀女教职工1人,取得专利技术成果转化3项。
二、思想政治建设
(一)意识形态工作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状,完善信息发布审核制度,加强网站、微信公众号、工作群的管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加强对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建设
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加大对思政课教学的投入,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三、事业发展改革建设
(一)强化教学运行管理建设
1.制(修)定课堂教学管理办法等20余项教学管理制度,构建了质量目标、教学资源、管理制度、组织保障、教学监控“五位一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采购并启用新教务系统,完成历年数据迁移、操作培训等工作。首次实现与外聘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和意识形态责任书。首次完成本专科生转专业工作。
3.在疫情期间,制定《2022年秋季学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教学工作实施方案》,落实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线上教学的通知》,制定《关于疫情期间加强线上教学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安全使用“腾讯会议”的建议》等,确保在线教学质量。线上教学期间联合超星尔雅平台、智慧树平台向全院学生广泛宣传推广、共征集到1094余名学生兴趣课程467门次。开设网络课1693余门。
(二)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开展“和润种苗农匠班”“现代牧业精英班”等“订单班”“工匠班”16个,获批“1+X”证书试点15个。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20多场,获批自治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承担国家级创新团队子课题1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项、自治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1项、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5项,高等教育学会重点课题2项、一般课题3项、外语专项课题2项。获批校级课题14项,立项院级116项,投入课题研究经费101.5万元。
(三)人才培养持续强化
制定《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形成15类65项建设任务并全部完成。制定《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新一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指导意见》,成立14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制了2024版共91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专科35个、本科27个、专升本29个。组织修订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入选自治区教学成果培育项目3项。获“2024年全国优质教育科研成果展评”教学案例一等奖1项。
(四)专业建设持续加强
开展专业建设成果“晾晒比促”活动。完成2个专业群获批为自治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1个专业获批为自治区首批“双对接”特色专业,获教育厅资助专业建设经费1600万元。制定了专业调整优化改革工作方案,通过“撤销、升级、转型、融合、新增”等措施,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停招酿酒工程等2个本科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等9个专科专业,升级改造传统农学、畜牧等涉农类专业,新增智慧农业、马业科学、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等新兴专业。备案18个职业本科专业,2024年设施园艺、现代畜牧2个职业本科专业首次招生。
(五)课程与教材建设不断加强
获批自治区级一流课程6门,建成自治区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获自治区级美育精品课程1门,立项建设院级各类课程73门。成立了“教材选用审核专家委员会”和“教材使用监测评估专家委员会”,健全教材建设与选用管理机制。首次立项并资助建设教材10部,编写出版教材141部,其中主编24部、副主编81部、参编36部。投入课程及教材建设经费共计616.5万元。
(六)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卓有成效
出台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意见。获批立项自治区一流思政课程1门、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自治区级思政教改项目5项,获全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精品示范微课”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教学资源示范包”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优秀实践教学方案”三等奖1项。立项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6门,1个课程思政案例入选第三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优秀案例。2名思政课教师被评为自治区高校“党课名师”,2名思政课教师获自治区级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
(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
成立10个产业学院(产业联盟),构建了“一系一产业学院(产业联盟)”格局。校企合作开发课程16门。牵头成立了园林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获批自治区首批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试点2个。当选1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理事单位、5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1人被聘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被聘为全国食品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被聘为自治区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2人被聘为自治区高等学校发展咨询专家。
(八)实践教学条件不断改善
争取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3944.11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由2021年的12220.19万元提高到17410.38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13645.6元。完成畜产品加工实验中心、畜产品加工实验中心建设项目等19个,新增及改扩建19个实验实训室、3个智慧教室。获批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第二批试点单位、自治区工匠学院、自治区研学旅游基地、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九)劳动教育不断夯实
牵头成立学院劳动教育与美育工作领导小组,完备了学院劳动教育和美育两大育人的组织领导体系。获批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立项。承接自治区大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任务,开发50个项目。10名教师取得1+X青少年劳动教育项目开发与设计职业技能等级等书考评员资质证书。自治区大中小学劳动技能微视频网络作品大赛获得二等奖50人,三等奖130人,组织实践活动800余人次。
(十)语言文字工作继续加强
推荐1支参赛队伍参与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规范汉字听写大赛,获得“大学专科生组”季军,指导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发放职教法宣传资料500余册,邀请技能大师开展劳模讲座1场;印发《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实施方案》,启动“未来工匠”读书行动。制定《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实施方案》,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规范汉字听写大赛获得“大学专科生组”优秀奖。
四、安全稳定工作
(一)累计完成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9次,组织实验室应急演练3次,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8次。开展校外调研1次。
(二)完成并报送风险台账检查情况1次,校园安全专项检查2次,参与“安全生产月”活动3次。
(三)疫情封校期间,积极投入到抗“疫”中,主动承担值班值岗、核酸采集、监督巡查等方面工作160余人次。
五、特色亮点工作
高规格召开教学工作大会,全面总结学院“十四五”以来教学工作,部署教学重点工作,为学院未来教学工作指明方向。制定《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在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课堂教学质量、“五金”建设等方面取得实效。组织编制了2024版共91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劳动教育开放共享机制,获批自治区首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力度不够;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有待加强;现代产业学院功能发挥不充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尚需完善;教师教学研究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高水平教育教学成果培育力度需要持续加大。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联动协同、共生共长,推进产教融合机制创新。协同开展“五金”建设,推进动态调整专业结构、科学设计课程内容、优化升级教材形式、提升教师岗位能力、研究制定实习实训标准、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二)匹配需求、要素聚集,全力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完成现有2个自治区高水平专业群验收和提档升级,力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取得突破,新增自治区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
(三)对接岗位、数智融合,建设一流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核心课程1~2门、自治区级一流专业核心课程10门。
(四)双元开发、形态多样,开发高质量新形态教材。积极组织申报国家、自治区级规划教材,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2部、省部级规划教材5~10部。
(五)场景真实、开放融合,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基于企业真任务、真场景、真过程、真产品,研究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20个,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强实习实训过程管理和多元评价,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
(六)深化改革、更新观念,推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大力培育自治区级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进“AI+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数字化教学新生态。
(七)注重过程、强化管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顺畅教学质量监控、反馈与整改,形成闭环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